伊人宅男网,在线伊人网,午夜伊人福利 -2023全网在线信息综合网

鄭州大學

【獻禮黨代會 學科展風采】“計”往開來,“智”行合一 ——建強根植中部地區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發布時間:2025年01月18日 信息來源:規劃與學科建設部 黨委宣傳部 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

【獻禮黨代會 學科展風采】“計”往開來,“智”行合一 ——建強根植中部地區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編者按:中國共產黨鄭州大學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在即,這是在學校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服務支撐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迎接黨代會召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落實學校“創新突破年”重點任務,講好學科創新故事、展現學科發展成果、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現推出“獻禮黨代會 學科展風采”專欄。本期帶領大家一起領略計算機科學學科的風采。


學科帶頭人

鄭州大學學術副校長,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院士 楊天若教授

鄭州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業軟件專項首席科學家徐明亮教授

學科帶頭人寄語

人類社會的發展正朝著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元宇宙化的方向加速演進,在此過程中,計算機、人工智能、軟件等學科專業已經并將繼續是全球范圍頂尖人才最聚集、創新創業最活躍、科技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對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產生更為巨大和顛覆性影響。這是大勢所趨,更是計算機學科群不同于傳統學科而持續快速發展的最強大驅動力,未來,學科學院必將大有可為!

我們必須錨定目標加壓奮進,河南一定要有起高峰的研究型大學,鄭大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計算機學科,我們一定也必然能建設好、更出彩,感謝海內外同仁和各界的支持厚愛!

歷史沿革

鄭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學科專業歷史悠久,始于1956年原鄭州大學數學系及1985年原鄭州工業大學電機系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由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優秀師資援建。1972年,原鄭州大學正式成立計算技術專業,為河南省最早計算機類專業,后更名為計算機科學。1984年,計算機科學專業獨立成系。此后,相繼并入原黃河大學計算機相關學科、原鄭州大學計算中心、原鄭州工業大學計算機及自動化系計算機專業,并成立鄭州大學示范性軟件學院(南校區)及軟件技術學院(北校區)。2005年獲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點,2011年調整為軟件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獲批軟件工程博士后流動站。2020年,學院成為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2021年獲河南省唯一的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交叉學科博士點,2024年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和電子信息專業博士點,實現了河南省屬高校在這兩個領域博士學位點零的突破。

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學科建設和辦學發展,滋蘭樹蕙、桃李芬芳,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深受社會廣泛好評的優秀人才,數萬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信息賦能中堅力量,涌現出被譽為計算機視頻檢索“開山鼻祖”的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宏江、位居Top 100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華人首位的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韓家煒、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特聘專家”王獻昌等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形成獨具特色的“CSAI豫軍突起”鄭大品牌。

計算機學科歷史沿革

建設成果

(一)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學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推動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同頻共振。學院黨委不斷加強黨支部的培育和建設工作,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黨支部獲評教育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黨支部通過鄭州大學校級樣板黨支部評選及驗收。近年來,學院在高質量黨建引領下,連續多年榮獲“鄭州大學學生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大學研究生學生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大學大學生創業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大學招生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大學校友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大學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工黨支部獲得“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稱號

(二)學科人才共筑創新發展高地

鄭州大學計算機科學學科為ESI全球前1%學科。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軟件工程(一級學科)、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自主設置交叉學科)3個學科,軟件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交通運輸工程2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具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2個學術學位碩士授權點,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其中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為國家專業碩士學位綜合改革試點領域。學院與超算中心合署一體化建設,師資人才相互支撐資源共享,共計擁有教職工300余人,有包括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楊天若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徐明亮教授等在內的各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7人(含講席教授等柔性引進崗位),博士生導師25人、碩士生導師193人,自主培養了河南首位國家優青/杰青,形成了多個能夠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實現“院士運籌帷幄、國家人才具體指揮、青年骨干沖鋒陷陣”的有組織科研大團隊。

(三)立德樹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現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517人、碩士研究生937人、博士研究生118人。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家一流專業)、軟件工程(國家一流專業)和人工智能三個本科專業。其中,軟件工程專業首批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并納入國家第一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工程系均為河南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2門,河南省一流課程5門。學院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工程能力培養,依托優勢特色學科方向和高水平科研平臺與團隊支撐,建有智能機器人實驗室、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等大學生創新平臺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辦或承辦“藍橋杯”“嵩山杯”“先導杯”、CCF“司南杯”等重大賽會。學生在國內外科技創新競賽中多次榮獲國際和國家級大獎,年均獲得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300余項。學生生源質量不斷提升,本科招生分數位居全校前列。學生就業率較高,畢業生培養質量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學院校友在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等領域為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涌現出以張宏江、韓家煒等世界頂級科學家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

學生參加ACM國際程序設計大賽、中國機器人大賽等競賽獲得的重要獎勵

學科創建以來培養的著名校友


(四)科技創新賦能一流學科建設

學科擁有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等5個國家級科研平臺、智能集群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個省部級科研平臺,作為重要學科力量積極支撐嵩山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省實驗室建設。學院依托雄厚的學科力量與資源,初步形成了以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等高端平臺為依托、以特色優勢學科方向為“橫梁”、以專業(系)為“縱軸”的“π”型科教融合組織架構和人才培養模式,有力支撐了知識體系、組織體系、平臺體系“三位一體”的有組織科教融合。近五年來,學院的科學研究工作呈現跨越式發展趨勢,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含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含子課題)、國防領域重點任務等國家級項目、省部級縱向項目和企業委托橫向項目350余項,獲各類科研項目經費超2.2億元,取得了一批重要標志性成果,產生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國防效益,形成了縱向、橫向、軍工科研“三足鼎立”的良好發展態勢。

計算機科學學科擁有的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

計算機科學學科近五年承擔的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

計算機科學學科獲得的省部級以上代表性科研獎勵

(五)對外交流持續擴大學院影響力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開放)辦學,加強與海外、港澳臺高校的合作交流,與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共建“中俄超算研究院”(籌)“中俄高等數智學院”(籌);合作共建全校唯一的國際交流與國際化人才培養專門機構——中德學院;與劍橋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獲得“雙千計劃”立項;在中外合作辦學及國際化教育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學院以企業技術需求為抓手積極開展合作,積極參與全省規上企業研發活動,與紫光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衛華集團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研發中心;積極與省外科技企業聯合,成立校企聯合實驗室。超算中心服務全省精準天氣預報,助力大氣污染防治,提升智慧城市治理能力,持續開展超算實踐、認知實習等系列科普活動。持續支持省市各級政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算力支撐等,涵蓋化學、材料、生物、醫學等領域;堅持產學研相結合,探索“1+N+N”模式,簽訂十余家校企合作實驗室,為百余家企業提供算力服務,提升區域經濟效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與莫斯科國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簽訂合作辦學備忘錄

與鄭煤集團、許繼集團等大型國央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院師生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求是擔當”校訓,實干篤行、砥礪創新,為建成高水平計算機科學學科而團結奮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