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血管腔內血管外科白華龍副主任醫師在血管外科基礎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魚鰾可以作為一種潛在的新型血管材料,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人工血管方面常見的材料為滌綸和ePTFE人工血管,但小口徑血管移植物長期通暢性仍然較低,雖然自體的靜脈通常是最優的選擇,但因為自體靜脈和宿主血管的血管管徑通常存在不對稱的問題,開發合適的具有潛力的新血管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
魚鰾是一種天然有彈性材料,而且來源廣泛。該研究將魚鰾作為血管補片和管狀移植物,通過組織工程學改造后,研究者檢測了魚鰾在動物動脈和靜脈系統中的應用。結果顯示魚鰾在體外和體內支持內皮細胞遷移和增值,通過組織工程學改造黏附了雷帕霉素的魚鰾可以顯著移植內膜增生。該研究“變廢為寶”,證明魚鰾是一種很有應用前途的天然材料,經過合適的處理,可以作為有潛在應用性的血管材料,開拓了血管外科醫工結合研究的新領域。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1-02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