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宅男网,在线伊人网,午夜伊人福利 -2023全网在线信息综合网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在青藏高原湖泊物理與生物地球化學特性對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29日 信息來源: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鄭州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在青藏高原湖泊物理與生物地球化學特性對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喬寶晉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合作,在青藏高原湖泊物理與生物地球化學特性對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為全面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影響,鄭州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喬寶晉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朱立平團隊合作,通過大量的實地調查和遙感反演分析發現,隨著氣候變暖,青藏高原湖泊的規模、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學特征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自1995年以來,湖泊面積和體積持續增加,北部湖泊擴張最快,大中型湖泊(≥10?km2)平均地表溫度快速升高。水體平均透明度增加,平均鹽度下降,平均葉綠素下降,這些變化均表現為北部變化幅度高于南部。盡管外部營養成分輸入仍然較少,浮游植物生產力增加有限,但湖泊生物地球化學的響應仍表現為微生物多樣性和營養狀況增強。雖然青藏高原的湖泊是大氣CO2的源,但全年觀測表明,湖泊仍可能是CO2的匯,鹽度較高的湖泊比鹽度較低的湖泊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強。

在SSP5-8.5條件下,預計到205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將增加8000-9000 km2。封閉湖泊的擴張正在通過外溢和潰決對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牧業場所構成風險,并可能影響區域二氧化碳的源匯效應。為了更好了解青藏高原湖泊變化的驅動機制及其相關影響,迫切需要準確確定每個湖泊的絕對儲水量及變化,從而了解它們與主要水系水循環的關系;發展具有明確物理機制的湖泊水量平衡模型,從而準確預測未來氣候變暖情景下湖泊的變化;進一步開展不同類型和不同季節的湖泊原位調查,識別對水質參數更敏感的反射光譜以訓練高精度的反演模型,以便及時從遙感中獲取這些參數的連續變化。

相關研究成果以“Physical and biogeochemical responses of Tibetan Plateau lakes to climate change”為題發表在《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喬寶晉為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朱立平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副研究員鞠建廷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2019QZKK0202)、中國科學院野外站聯盟項目(KFJ-SW-YW038)和西藏自治區重點研發項目共同資助。

全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7-025-00650-5

青藏高原持續的湖泊擴張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