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減排 碳中和”的國家戰略驅動下,以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潮汐等)為動力的電化學轉化過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近日,鄭州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彭智昆研究小組總結了近年來電化學陰極、陽極耦合同時電解制備增值化學品領域的工作,相關成果以題為“Recent Advances on Electrolysi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Valuable Chemicals at both Anode and Cathode”為的綜述文章發表在國際材料權威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河南先進技術研究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李蕊為第一作者,深圳大學項坤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鄭州大學彭智昆,湖南大學鄒玉琴和王雙印為共同通訊作者,鄭州大學為第一通訊作者單位。
該文全面地綜述了共電解生產化學增值品的發展現狀,闡述了陰陽極反應的選擇原則,提出了共電解耦合反應目前面臨的挑戰和對應的解決方案。共電解過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清潔燃料及化學品生產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該過程不僅能有效地利用電子,提高能量轉換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在陰陽極同時獲得增值化學品。該文從實驗和理論兩個角度出發,系統地總結了典型的電催化還原反應(HER, CO2RR, NRR,NO3-RR等)與氧化反應(醇、胺、葡萄糖、生物質等)耦合選擇性地生產H2, C1/C2+, NH3以及其它增值化學品,為利用可再生能源常溫常壓下生產增值化學品提供了借鑒。
此項工作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2102292?a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