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世杰副教授聯合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盧思宇教授,在腫瘤相關性貧血治療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相關成果以題為“Carbon dot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related anemia”的研究性論文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張世杰副教授、安秀麗教授和盧思宇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徐原林、王柏楊和碩士研究生張明明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鄭州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腫瘤相關性貧血困擾著全球40-64%的惡性腫瘤患者,造成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導致患者對治療耐受性降低,最終影響患者的生存,其給患者增加的治療困難和社會負擔已受到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促紅細胞生成素(EPO)作為臨床上治療貧血的主要藥物,在治療貧血的同時,卻不可避免地加劇乳腺癌、卵巢癌等腫瘤進展,極大地限制了腫瘤患者的貧血治療選擇。因而,迫切需要開發新型藥物以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
本研究中,作者以補血食材紅棗為反應前驅體合成了獨特的J-CDs生物碳點,發現J-CDs對紅細胞的產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對造血干細胞穩態、造血祖細胞的定向分化或其他譜系細胞的發育沒有影響,只特異性地促進紅系祖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更為有趣的是,作者利用體內、外實驗發現J-CDs可以顯著改善貧血,但對卵巢癌和乳腺癌等的進展沒有明顯的影響。機制研究證明,J-CDs通過調節低氧應答途徑和上調STAT5的磷酸化水平來促進紅系祖細胞的特異性增殖。該研究成果為貧血治療,特別是癌癥相關貧血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選擇。該研究是我校材料化學與生物醫學學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是鄭州大學在推動交叉研究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
該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鄭州大學交叉學科青年群體項目、鄭州大學優秀青年創新人才團隊支持項目的支持。
論文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2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