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宅男网,在线伊人网,午夜伊人福利 -2023全网在线信息综合网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邵剛教授課題組在場輔助陶瓷制造工藝與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13日 信息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邵剛教授課題組在場輔助陶瓷制造工藝與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邵剛教授,張銳教授課題組以 “Mechanical behavior of ZrO2 ceramics in the post-flash stage”為題在國際著名期刊《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發表原創性研究論文。博士研究生趙芮為論文第一作者,邵剛教授、安立楠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單位。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強度高、硬度高等優異特性,是航空航天、機械工程等領域的關鍵結構材料。然而,陶瓷材料由共價鍵或離子鍵構成,其鍵強高、結合力大,使得陶瓷材料晶格結構穩定、位錯滑移困難,因此陶瓷材料不能像金屬、聚合物等材料具有較好的塑性變形能力,這是制約陶瓷材料在復雜構件等領域更廣泛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

針對陶瓷材料塑性變形能力不足這一難題,本工作引入“閃燒”技術,通過在氧化鋯陶瓷兩端施加高于閾值的電場,實現力-電-溫度多場耦合效應,使氧化鋯陶瓷在低溫(600℃)下展現出良好的塑性。本工作采用原位三點彎曲法,系統地研究了氧化鋯陶瓷在閃燒穩態階段的力學行為,研究表明,當電流密度超過某一閾值時,氧化鋯陶瓷的彈性模量迅速降低(由>105 GPa 轉變為 < 60 GPa),變形模式由脆性斷裂轉變為塑性變形,展現出良好的塑性變形能力。微觀結構顯示,這種獨特的力學行為變化是由于在高電流密度下,力-電-溫度多場耦合效應一方面在氧化鋯內部形成了更多的位錯,一方面促進了位錯的運動(位錯控制過程),這與以往的研究(擴散控制過程)完全不同。研究結果對深入理解電場誘導陶瓷的低溫塑性變形具有重要意義,為解決陶瓷材料低溫快速成形指明了新的方向。

該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河南省優秀青年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等項目資助。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sea.2023.14472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