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名單,鄭州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獎47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2項。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量均打破學校紀錄,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學校獲獎項目涵蓋了多個領域,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也致力于改善民生。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相關研究團隊的潛心研究和不懈探索,是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體現?,F將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進行展示,彰顯鄭大科研工作者的卓越風采。敬請大家關注!
《中原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防控技術體系與應用》由鄭州大學張瑞芹教授主持,主要完成人有王玲玲、李杰、范相閣、張劍波、尹沙沙、燕麗、王申博、馬雙良、王克、王楠、李濤、朱仁成和孔海江等人,主要完成單位有鄭州大學、河南省生態環境監測和安全中心、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河南省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北京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和河南省氣象臺。該項目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張瑞芹,河南省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會副主委、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河南省環境化學與低碳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河南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班專家咨詢組副組長。張瑞芹團隊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在大氣環境研究與污染防治、能源與環境影響研究、資源與減排技術研發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優勢研究領域,為地方政府在大氣環境污染成因與控制和節能減排政策規劃制定方面提供技術支撐,為企業提供節能減排高新服務,并與企業合作推進污染治理與減排技術的應用。
該獲獎項目圍繞中原城市群及周邊地區大氣復合污染成因、來源與轉化機制、立體監測及精準調控等核心問題展開研究。團隊歷經10余年基礎應用研究與技術攻關,采用“清單編制-外場觀測-大數據分析-數值模擬-情景分析”等多學科多手段技術及方法,統籌大氣污染預報預警和重污染應急減排等需求,創建了區域大氣復合污染防控技術體系,主要創新成果包括PM2.5成因診斷和綜合溯源技術、河南省高分辨率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和河南省省市一體化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綜合平臺。
項目成果獲得了國家科技部、國內外同行及政府部門的高度評價,并成功應用于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等10余個國家-省級-市級部門,其關鍵技術支撐了河南省重污染天氣的減緩、PM2.5濃度降低及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促進了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并將持續為“空氣質量達標”和“碳達峰”提供技術支撐。

張瑞芹教授(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