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名單,鄭州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獎47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2項。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量均打破學校紀錄,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學校獲獎項目涵蓋了多個領域,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也致力于改善民生。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相關研究團隊的潛心研究和不懈探索,是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體現?,F將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進行展示,彰顯鄭大科研工作者的卓越風采。敬請大家關注!
《基于多維度功能CT消化系統疾病及并發癥精準診斷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劍波教授帶領項目團隊成員開展,主要完成人有張永高、呂培杰、梁盼、吳艷、劉杰、程曉光、唐磊、楊慎宇、郭華、岳松偉、高歌、李一鳴、周悅和楊志浩等人。主要完成單位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暨南大學、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和北京深睿博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該項目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多維度功能CT有別于單一參數成像的常規CT,是微小病變早期檢出、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集形態和功能于一體、不可或缺的精準診斷技術。多維度功能CT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意義重大、效果顯著,據不完全統計,至少30%-40%的病人需要進行功能CT檢查,但其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缺乏相應理論、技術、指標體系、診斷專家共識和指南,是領域內亟待解決的卡脖子臨床難題。
本項目針對限制功能CT臨床應用的關鍵科學問題及技術難題,發現了基于靶組織蛋白水平的功能CT多維度成像表征,明確了可用于預測腫瘤分子分型靶點的非侵入性功能CT成像標記物,創建了功能CT精準診斷“四低技術(低輻射、低碘量、低濃度、低流速)”,明確了功能CT多參數成像技術在消化系統疾病及并發癥骨質疏松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界限,創新了基于功能CT的多維度不同介質充盈新方法,構建了融功能CT成像和AI于一體的深度解析影像病理特征診斷新技術,建立了“充盈介質-四低掃描-體位模式-層級定量-能譜分析”等技術于一體的功能CT成像診斷新流程和技術標準。項目成果從2008年開始,在國內12個省15家單位推廣應用,輻射劑量平均減低55.0%,對比劑用量平均減少33.3%,對比劑注射速率平均降低40.0%,碘總量平均減少53.0%,微小病變檢出率提高14.0%;突破了臨床上微小病變早期檢出、定位、定性及定量診斷的重大技術障礙,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應用效果;實現了功能CT精準診斷技術的重大跨越;為功能CT的應用貢獻了中國方案,極大地推動了影像診斷技術乃至臨床醫學的科技進步,對降低醫保支出、保障人民健康、實現健康中國,意義重大,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高劍波教授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