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名單,鄭州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獎47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2項。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量均打破學校紀錄,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學校獲獎項目涵蓋了多個領域,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也致力于改善民生。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相關研究團隊的潛心研究和不懈探索,是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體現?,F將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進行展示,彰顯鄭大科研工作者的卓越風采。敬請大家關注!
《黃河沖積平原地區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項目由鄭州大學郭院成教授主持,主要完成人有李永輝、黃茂松、周同和、靳軍偉、木林隆、趙世永、李明宇、李耀良、陳文、劉興旺、崔天麟、胡琦、張中善和彭飛等人。主要完成單位為鄭州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五局集團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鄭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和東通巖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項目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郭院成,二級教授,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河南省地下工程安全與質量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分會副理事長,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河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郭院成團隊基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及城市更新建設重大需求,針對黃河沖積平原地區復雜條件下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問題,堅持產學研融合創新,在基坑及隧道穿越工程理論與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該獲獎項目針對黃河沖積平原地區典型地層水敏感性強、易受施工擾動等特點,研究揭示了雨水入滲、施工振動及卸載擾動誘發黃河沖積土體力學時變特性,明晰了黃河沖積平原地區城市地下工程災變機理,建立了考慮土性時變的地下工程計算分析與設計理論;研發了盆式開挖短支撐支護、圍護樁復合全黏結錨桿支護等多種基坑新型支護體系,發明了伺服式型鋼組合支撐、孔內灌漿小直徑樁超前支護及主動區加固工藝等基坑變形主動控制技術;研發了全方位高壓噴射注漿加固工藝、發明了隧道管幕預應力桁架支撐體系等隧道近接施工變形主動控制技術,建立了盾構穿切既有建筑復合地基的設計理論與方法,形成了盾構穿切復合地基施工安全與變形主動控制的成套技術。
項目取得了系列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成果,編制了多部技術標準,形成了城市地下工程近接施工安全控制技術體系,節能減排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城市復雜條件下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水平,并培養20多名博士、碩士及100余名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郭院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