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宅男网,在线伊人网,午夜伊人福利 -2023全网在线信息综合网

鄭州大學

鄭州大學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展示(六)---《面向大規模人群的柔性可穿戴心電智能監測與預警服務平臺及應用》

發布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信息來源:黨委宣傳部 科技處

鄭州大學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展示(六)---《面向大規模人群的柔性可穿戴心電智能監測與預警服務平臺及應用》

前言: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名單,鄭州大學以第一單位榮獲河南省科學技術獎47項,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2項。獲獎總數和一等獎獲獎數量均打破學校紀錄,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學校獲獎項目涵蓋了多個領域,既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也致力于改善民生。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相關研究團隊的潛心研究和不懈探索,是卓越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體現。現將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進行展示,彰顯鄭大科研工作者的卓越風采。敬請大家關注!


《面向大規模人群的柔性可穿戴心電智能監測與預警服務平臺及應用》項目由鄭州大學王宗敏教授主持,主要完成人有樊好義、潘赟、包磊、朱睿杰、周艷杰、周兵、張宏坡、譚健、楊麗紅、逯鵬、宋洪軍、王艷景、高山和吳璠等人。主要完成單位為鄭州大學、浙江大學、深圳市善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云心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質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微動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榮獲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王宗敏,清華大學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河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鄭州大學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互聯網醫療產業聯盟理事長。王宗敏團隊針對我國心血管病高發的現狀,以及隨機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積極探索居家智能監測、智能可穿戴設備應用等場景,致力于構建心血管病的主動健康服務體系,在促進我國心血管病檢測和防治水平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該獲獎項目針對傳統心電監測技術難以捕捉隱匿性心電異常和突發性心電事件的難點問題,以及監測設備佩戴繁瑣、舒適性、便捷性差、無法滿足院外多場景下監測需求的堵點問題,在柔性可穿戴設備動態信號采集可靠性、海量心電數據精標注、動態心電異常事件預警、大規模移動可穿戴動態心電并發服務等方面,突破多個關鍵技術瓶頸,通過“醫工交叉”協同攻關,研發了具有大規模、長時程、舒適性、便捷性、實時性、智能化、標準化、大眾化八大特點的心電人工智能服務平臺,實現了大規模人群的心電AI智能監測與預警。該項目研究成果實現了心血管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預期效果,開啟了我國心電篩查與防護的新模式。

項目團隊主要依托河南省互聯網醫療與健康服務協同創新中心開展工作,構建了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機制體制,為實現項目的研發、部署和應用提供了堅強保障。團隊聯合浙江大學等單位實施技術攻關和硬件研發,歷時5年,攻克了傳感電極材料、制衣面料研制等技術難點,研發了長時程醫用級柔性可穿戴心電衣,可以替代傳統Holter,實現心電監測的全面革新。突破了心搏級“四波四段”精準標注難題,實現人機融合的心電數據智能標注技術,構建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涵蓋兒童心電和稀缺異常心電等多類型的精標注心電數據庫。項目還突破多源心電數據差異大、復雜多標簽學習難的難題,開發了高階復雜關聯建模實時魯棒心電算法,AI診斷準確度已達到中高級心電圖醫生水平。該項目研發的面向大規模人群心電智能算法服務的第三方開放共享數字底座平臺,攻克了大規模人群、多形態設備、多應用場景下的智能診斷服務復雜調度難題,實現了平臺的設備數據接口標準化和算法模型診斷標準化。未來,心電監測將像血糖儀、血壓計一樣,飛入尋常百姓家,服務大眾的心臟健康。

該項目構建的心血管病主動健康服務體系和心電篩查與防護的新模式,對于開展心電圖的常檢測與長時程監測及危急突發事件的早發現、早救治,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和示范作用,推動了我國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提高,也為我校學科建設與發展、重大項目申報等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

省委書記樓陽生為王宗敏教授頒發獲獎證書


分享